暑假里,阅读吧!
读什么,你的暑假就充盈着这本书的独特气息!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请名师为老师、孩子推荐了书单,你不想看一看吗?

1
你想一年读365本书吗?
推荐人:樊青芳(河北省邢台县教育局副局长)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韩]二志成 郑会一 著
冯适宜 译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推荐给大家这样一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一方面它不是纯理论的书,它有生动而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让你在暑假休息之余轻松阅读;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本实战性的指导书,我们可以边读边按书中指导去做,一个暑假的时间,足可以让你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品尝到阅读的甘甜;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最有效的方法是我们教师都爱阅读,认真读完这本书,你就是一年读不了365本书,你也会是爱读书的教师。
一年读365本书?也许你认为我在痴人说梦,但我想告诉你,只要认真读完这本书,保证可以让你一年轻松读完365本书,并且让你学会用“心”去读,用“身体”去实践,关键是让你从中拥有成功者的思维方式。
这本书也可以推荐给“对读书不感兴趣的人”,它可以让你养成读书的习惯;也可以推荐给“没时间读书的人”,它告诉你我们不是没时间读书,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推荐给“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人”,它帮你规划先读什么,后读什么,明确你读每一类书将有什么收获。
2
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
推荐人:常生龙(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读懂孩子
——学生心理学手册》
让-吕克·奥贝尔 著
刘敏 张自然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种庄稼,需要了解庄稼的习性;教育孩子,也需要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奥贝尔既是一位心理学家,又是一位教师,在充分理解教师和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各种困惑的基础上,向大家推荐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理论:依赖、无意识和冲动。因为出生之后身心依然处于继续发育的过程中,所以要依赖成人和环境;在婴幼儿时期的各种感受和经历,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无意识”,影响其一生的生活;而冲动是孩子的“内在发动机”,激励着孩子不断去探索和实践,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各种需求。上述三个心理学的理论,是研究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基石。
依据上述三个心理学理论,奥贝尔从孩子上学初期经常遇到的问题、智力发展、学习动力、怎样才能专心致志、学困生、暴力的形成机制、学习环境、青春期的各种问题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周边环境是如何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并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的等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学层面的基础问题。本书的语言浅显易懂,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很多困惑,都可以从中得到答案。
3
应读一些“打底子”的文学作品
推荐人:罗怀海(四川省古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文章选读》
叶朗 选编
华文出版社
人的闲暇时间毕竟有限,故读书要取法乎上。最理想的状态是用较少的时间读第一流的文章,涵泳浸润读好文,获得最大的收益。北京大学叶朗教授的《文章选读》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提倡一种文风,提倡一种趣味”,“提倡简洁、干净、明白、通畅、有思想、有学养、有情趣的文风;注重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一本好的选本,反映选编者的眼光、胸襟和境界。《文章选读》选文76篇,选文和点评不拘一格:篇幅长的如金翠华写一只叫“河河”的鸟儿的《世间最美的眼睛》,洋洋洒洒9000余字;短的如曹操赤壁大战前写给孙权的信,仅30字。杨振宁先生读了这本《文章选读》后给叶朗先生写信说:“我觉得你们的选编原则极好。”杨先生这“极好”的评价,即是对叶朗先生选编读本的最大褒奖。
一个教师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他站在讲台上的高度。我一直认为教师的阅读不能仅仅读教育著作,应该多读一些“打底子”的文学作品。叶朗的《文章选读》,是适合中小学教师认真品读的一本比较理想的好文章选本。
4
用爱倾听孩子的心声
推荐人:王暖訸(吉林省抚松县兴参小学校长)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苏霍姆林斯基著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其代表作品,也是经典之作。
这本书记述了作者晚年与一个班的31名学生五年来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故事,分为“快乐学校”和“儿童时代”两部分,共计41篇短文。作者用他全部的身心来爱着他的孩子们,书中诗一样的语言,使人如沐春风;诗一样的教育生活,使人心驰神往;诗一样的心灵,使人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神圣、愉悦与宁静。
作者对教育本质问题的一系列探索与追问,形成了鲜明的观点:“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是真正的、不可再现的、光彩夺目的一种生活。”作者以满腔热情发出了“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呼声,这呼声,直到今天依然是那样振聋发聩。
用爱来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用爱来启迪孩子们去发现美、学会爱,这便是教育的智慧。
5
最让我悸动的是风景里的灵魂
推荐人:王春雷(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
《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 著
万卷出版公司
我因为梁文道认识了李娟,走进了她的《阿勒泰的角落》,一口气读完还不忍放下……
“角落”里奇异的风光、诡异的天气令我着迷,但最让我悸动的是风景里的灵魂。一个欠了小卖铺80元钱的哈萨克族牧民,几年后在店家的账本上发现了自己的签名,尽管实在想不起来买了什么,但丝毫没有赖账的意思。“当天晚上立刻送来20元钱。在接下来的8个月时间里,分4次还完剩下的60元钱。看来他真穷啊!”(《一个普通人》)“看来他真穷啊!”这6个字读得我泪眼婆娑……
牧区美丽风光的背后是物质匮乏的生活。“李娟家”住的帐篷“一刮起风来,整个房子跟降落伞似的鼓得圆圆胀胀的,好像随时拔地而起。下雨天更惨,四下枪林弹雨,睡觉都得披着雨衣”。天天坐在缝纫机后面,面对一堆布料,生活无穷无际,又无声无息。夜晚漆黑而漫长,周围大多是语言不通的哈萨克族牧民……真寂寞呀!但这孤独寂寞的生活因为希望而充满生命的喜悦,她的笔端流淌出来的不是生命的哀叹,而是一幅幅虽寂寞而温暖、虽单调而明亮的画卷。
6
读诗写诗,会让你永远与创造拥抱
推荐人:高子阳(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小学语文教师)
《小蚂蚁进行曲》
徐鲁 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是一本童诗集。在我的头脑中,有个挥之难去的数据:《中国青年报》曾有一篇关于“中国诗电影”的文章,说一个诗的国度,如今真正的诗人不超过100位。在这个“考什么教什么”的时代,诗歌教学因“除诗歌外可以写任何文体”,也只剩下朗读、背诵与简单理解,至于诗歌的创作早已不属于孩子。
其实,童诗创作真的简单,人人可为。诗人通过26首诗告诉读者,写童话诗、写童话的两个密码:一是把读过的童话故事创作成一首首诗;二是用一首首小诗快速地记下每天看、想、做的事,存留下来,以后这些诗能变成一篇、数篇童话故事及一本本书。别管考不考,多读诗、多写诗,会让你永远与创造拥抱,因为古希腊人早就把诗人定义为“创造者”。
7
站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巅峰之上
推荐人:银艳琳(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大英儿童百科全书》
(全16卷)
不列颠百科出品
史明等译
湖南少儿出版社
科学阅读,是站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巅峰之上,传承无数前辈科学巨匠的智慧与积累。《大英儿童百科全书》共16卷,每一章节就是一个科普知识,既涉及天文地理知识,行文又散文般诙谐生动,为孩子打造人生金字塔般的坚实基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的小学教室里,几乎都有这套百科全书,希望我们的小学教室里也能引入更多的科普读物。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家长和孩子一起,探索其中奥妙,解答其中疑问,使之成为启蒙少年儿童科学意识的一本重要读物。
8
这是一本大人和孩子应该一起读的书
推荐人: 杨子湘(新教育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妖精的小孩》
[美]埃洛伊塞·麦格劳著
枣泥译
晨光出版社
这是一本有关爱与被爱的书,有关自我发现、自我认同、自我接纳的书,有关成长的书。
每个人小时候都曾经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而最后终于“泯然众人矣”。也许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儿童,也许每个人都曾经是“妖精的小孩”或者“天使的孩子”,一旦降落民间,渐渐淡忘了过去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新的语言、爱上新的家人、发现新的自己,直到遇到另一个“妖精的小孩”或者“天使的孩子”,跟他远走他乡。生命就这样延续,社会就这样发展,而我们渐渐淡忘了我们的来处,淡忘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孩子读这本书,和大人读这本书,一定有许多不同的感悟和收获,如果可以一起交流,就再完美不过了。
9
别对孩子说你快点快点
推荐人:朱文君(上海赫德双语学校中方校长)
《别说你快点快点》
[日]益田米莉 文
[日]平泽一平 图
彭懿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书中原文是四五岁孩子的语言,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但是,没有什么能比这样的喃喃自语更能打动人心!文本作者益田米莉,能如此细腻而真实地刻画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她童年的经历分不开。在后记里,她深情的回忆让这本薄薄的图画书变得厚重:“我慢吞吞地来晚了,排在班上最后一名……快乐的情绪一下子无影无踪了。可是,出乎我的意料,老师来到我的身边,对大家说,‘排在最后的人,好了不起啊!’老师认真观察着最后一个孩子,守候着最后一个孩子。老师没有说你快点快点,老师一直在等我。”
这位给予孩子鼓励和安慰的老师,让益田米莉生命的小船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可以安心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以耐人寻味的方式表达她对孩子、对教育的理解——发现与呵护孩子的独特,是父母与教师最大的责任。
内容来自网络。